一个领域的发展,日益有赖于理论工作的优先发展,它汇集整理出已知的内容,同时为经验验证指出了方向。
——(美)丹尼尔·贝尔
“以市场换技术”的历史、现状与综合评价
本报告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lCJL005)的阶段性成果,全文共计8万字!
附:部分观点摘录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与纵向、静态与动态、实然与应然、理论与实证的多维透视,我们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尽管各个阶段的情况均比较复杂,若从是否加速自身的技术能力积累和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的角度来对“以市场换技术”的成效进行衡量,则 “以市场换技术”总的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引进了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而且外资企业转移的技术还在逐步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技术扩散创新效应,使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初步实现了技术追赶的跨越式发展,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等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一个主要动因。尽管在过去的20多年里,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焦虑的问题,但那是“以市场换技术”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经验等因素所致,绝不是“以市场换技术”工作的主流,“以市场换技术”的主流是健康的。因而,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引进技术资源有明显的“水桶效应”,可以有效地补充我国经济发展“水桶”的短边,比较快地提高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这应该说已经为不争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当然由于我国起点低、基础薄,引进技术的效果与发达国家和人们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大一段差距。特别是就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潜在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作为大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安全而言,技术转让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一方面,技术引进的产业布局、行业投向和地区结构等严重失衡,国内的技术势差还在不断扩大,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另一方面,引进的成熟技术居多,先进技术的比例过低,特别是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严重不足。更为致命的是,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过于薄弱,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总之,目前我国总的工业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较仍然落后,我国仍然处在国际技术发展的生态低端,技术变迁的任务很重,对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不能一下子吸收。而大市场、小开放的现状,技术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的客观事实以及改革开放、贸易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要求我们继续执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方针,但由于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机制,“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睹“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过程中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透视“让市场”与“换技术”间存在的巨大落差,深感痛心疾首,令人扼腕叹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仅没有称心如意地从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那里获取到“技术皇冠上的宝石”,而且中国的市场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外国的“产品装配和销售中心”,“以市场换技术”始终没有突破数量扩张的低水平格局,希望以牺牲短期销售额换回长远竞争力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实现,要想提高“以市场换技术”的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中国市场决不能只停留在“产品装配和销售中心”层次上,应该尽快实现从“产品装配和销售中心”向“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的转移,因此“以市场换技术”的科学的制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制度安排将为提高外资对华技术转移水平创造大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