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获得者章长城

慧眼识题勤写作 泛舟书海筑根基

       ——访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获得者章长城

本报记者 王  垒

    章长城是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4届本科毕业生,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激智管理——管理新范式的探索》获得湖北省2004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在写作过程中,他阅读了30部相关专著,浏览了上百篇论文,积累了5袋资料。近日记者(以下简称记)就毕业论文写作有关问题采访了章长城(以下简称章)。

   记:听说你大二时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重锻炼论文写作能力的?

   章:从大一开始,我的老师就要求我们学好理论知识,多思考,多下功夫研究,鼓励我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争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从此,我开始了论文写作,这为我写毕业论文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你为什么选择《激智管理——管理新范式的探索》这个题目?

   章:大四下学期开始写毕业论文,看到有的同学为选题发愁,我有点庆辛自己平时的积累,很快明确了自己的论文方向。将论文题目定为《激智管理——管理新范式的探索》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有研究这个课题的的基础和经验。早在大二,我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群体激智的理论基础及其建构》,对这一新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关注和思考,提炼了集智管理的有关理论术语。

    第二,这个题目比较有挑战性。在我确定这个题目时,集智管理理论体系雏形还没有形成,找不到直接有关的任何资料,虽然后来查到了一篇非常相关且不足2000字的论文,但它主要是描述预测式的,没有规范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激发了我探索的强烈欲望和勇气。我一直认为,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原创性,写论文不要搞低层次的重复研究。

    第三,这个题目很有研究价值。俗话说“员工动脑筋,企业出黄金”、“集资不如集智”,集智管理可以通过汇集、激发、整合和倍增集体的智慧而生成极具价值潜力的智慧产品,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资本,这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组织内部管理,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特别是对决策的民主化与效能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引爆智能矿藏的雷管和炸药”。我认为,它有望为科学管理提供新理论、新视野和新范式。

   记:一些人讲,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的是收集资料。要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的有关资料,也很乏味。

   章:还好。我爱读书,收集资料时,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图书资源。那段日子,我整天泡在自习室里读专著,或坐在电子阅览室里浏览网上论文,我读了30多本专著,浏览了上百篇的论文,整理出5大袋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告一段落后,我及时和同学交流,向导师汪前元请教,将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就开始撰写论文提纲。

   记:列好提纲就开始论文写作了?

   章:不要着急,只要前期工作做好,做彻底,写起来很快。列好提纲后还要确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想在这篇论文中提出集智管理的依据和意义、基本内涵、特点与功能、运行机制方法、实施条件及障碍因素,形成集智管理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之后,我根据提纲分类整理、编排资料。用了大约10天时间完成了论文初稿。

   记:初稿完成就向吃了定心丸吗?

   章:我追求完美,学术上力求精益求精。我拿着初稿,多次跟汪前元导师沟通,听取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论文,并重新回到图书馆查找边缘资料,寻找新的灵感。那时,我抱着贾岛的“推敲”精神,多次修改,终于定稿,完成了近5万字的本科毕业论文。

   记:完成毕业论文,你当时心情如何?

   章:看着这篇论文,如同看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答辩时看到指导老师闪亮的目光,我体味到了挑战成功后的乐趣。

   记:有什么感悟?

   章:最重要的是要有吃苦精神,甘于寂寞,静下心来多读书,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进行创新性思考,形成研究的兴趣的方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广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还要多向老师请教,敢于班门弄斧。

(原载《湖北大学报》2004年12月2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