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紫果猕猴桃的通用名称命名为“弥猴枣”

弥猴枣(紫果猕猴桃)

紫果猕猴桃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野生水果。紫果猕猴桃主要是指黑蕊猕猴桃、软枣猕猴桃、陕西猕猴桃等果实成熟后变成紫红类型的猕猴桃,野生类仅分布于我国。紫果猕猴桃不仅具有猕猴桃的营养成分,还有着更为丰富的花青素,看上去是紫红色,虽然是猕猴桃的一种,却并没有毛茸茸的外观,可不剥皮直接吃。

根据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植物志》[1]记载,紫果猕猴桃[2]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猕猴桃属 Actinidia,旧称软枣猕猴桃(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俗称软枣子(东北),包括软枣猕猴桃(原变种)、凸脉猕猴桃、紫果猕猴桃(新组合)、陕西猕猴桃、心叶猕猴桃等5个细分种类。

建议将紫果猕猴桃的通用名称或商品名称命名为“弥猴枣”,理由如下:

1、突出原生中国的产地特色。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据载,1899年,威尔逊在湖北山区看到这种当地人叫“羊桃”的藤本植物,发现它结的果实特别鲜香可口,于是将这种水果推荐给居住在宜昌的外国人。1904年,由威尔逊推荐给西方人的猕猴桃在湖北宜昌被一个来华度假的女教师带回新西兰北岛西海岸的汪加努港,随后被栽培在附近一个城镇的庄园中。1910年,引种的猕猴桃在当地开花结果,进而被海沃德·怀特培育出世界上著名的海沃德(Hayward)品种。此后,猕猴桃商业栽培便在新西兰发展并形成猕猴桃产业,新西兰的猕猴桃及延伸品销往100多个国家,猕猴桃产业也成为新西兰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有趣的是,起初新西兰人称它为宜昌醋栗,因名字有左派色彩在市场遇冷,后改名美龙瓜,但新西兰瓜类税收较高,最终改名为奇异果。为了跟新西兰的引进种相区别,也为了突出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紫果猕猴桃的通用名称应该包括“猕猴”二字。

2、参考猕猴桃的命名传说。猕猴桃因其形像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相传古代,南方林区,野生一种果树,山里人都不识,其树每年810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黄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毒,都蔑视之。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且地上也无野果落下。人们顿感疑惑,心想: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年,一等野果成熟,山里人日夜轮流值班,观其究竟。一天夜晚,正是夜深人静之际,在暗淡的月光下,人们发现: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跑而来,纷纷往果树上爬,你抢我夺地摘采野果,边吃边摘,一时间把野果抢摘一空。人们纷纷议论:这种不经看的野果,猴子怎么如此爱吃?又到第三年野果成熟时,山里人说,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难道我们不能吃吗?于是,大家前去摘了品尝,先剥去了果皮,只见肉色碧青如玉,送进嘴里尝试,竟酸甜可口,非常好吃。随即大家拿了大篮小筐,纷纷摘采,运回家中。山里人将摘来的野果,天天吃,年年吃。数年后,自从吃了野果,原来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原来身体羸弱不堪的变得强壮起来了,年老体弱者也变得身轻长寿了。于是大家把这种野果视为仙果、珍果。但这种野果没有名字,于是山里人开了个会,专门讨论给野果取名。会上大家凝思苦想却提不出合适的名字,忽然一位老人站起来说:①根据这种野果猴子最爱吃;②根据野果的颜色形态极像猴子之容貌;③这种猴子属猕猴类;④这种野果属桃科果类。以此分析,我认为称它为“猕猴桃”比较贴切。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借鉴猕猴桃的命名传说,紫果猕猴桃的通用名称应该包括“猕猴”二字。

3、借鉴新西兰奇异莓的命名经验。奇异莓(Kiwi Berry),又称“迷你奇异果”、软枣奇异果、奇异莓果。Kiwi Berry Organics CO.公司在1998年第一次把软枣奇异果以商业名称命名为“Kiwi Berry”。到2006年和2008年,新西兰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分别摒弃了“baby kiwi”这个名字,使用“Kiwi Berry”这个名字。所谓的奇异莓实际上就是新西兰版的紫果猕猴桃,借鉴奇异莓的命名经验,为了与普通猕猴桃区别开来,建议将紫果猕猴桃的通用名称命名为“弥猴枣”。

4、彰显紫果猕猴桃的形态特征。之所以叫紫果猕猴桃,是因为紫果猕猴桃不仅具有猕猴桃的营养成分,还有着更为丰富的花青素,看上去是紫红色,虽然是猕猴桃的一种,却并没有毛茸茸的外观,可不剥皮直接吃,从外观和颜色上看像极了枣子。因此,为了彰显紫果猕猴桃的形态特征,适宜将紫果猕猴桃命名为“弥猴枣”。

总而言之,将紫果猕猴桃命名为“弥猴枣”具有生动形象、简洁好记、朗朗上口、含义积极向上等特征,适合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有利于将紫果猕猴桃这一大自然恩赐的瑰宝成功商业化和产业化,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高端水果品种。(中南民族大学 章长城)

 

[1]《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01340831142 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该书基于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

[2]Actinidia arguta (Sieb. & Zucc) Planch. ex Miq. var. purpurea (Rehd.) C.F.Liang FOC已修订